1、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十分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为挽救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作了简要解释。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该法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该项工作。同时,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罗斯福新政工业建设的差异。(17分)
2、判断题 “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台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
A.两大阵营的对峙缓和
B.中国挫败了“两个中国”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
D.联合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舞台
3、判断题 “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A.两大阵营的对峙缓和
B.中国挫败了“两个中国”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
D.联合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舞台
4、判断题 史载: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好莱坞的电影受到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
B.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
D.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5、判断题 三国时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表述不准确的是
A.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B.曹魏推行了屯田制
C.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D.水利的兴修和灌溉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