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员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的重要文件,此后“贫下中农”一词在各新闻媒体频繁出现。该词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达到顶峰应是在
A.1955~1957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6~1978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根据所学,判断,文革时期注重成分的划定,所以在文革时期达到了顶峰。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近代西方国家,政党政治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垄断资本操纵国家政治的工具
B.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C.平衡了资产阶级各阶层的利益
D.促进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近代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缓解矛盾、平衡利益、促进民主政治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故排除B、C、D三项;A项属于近代西方政党政治的本质,不属于“积极作用”的范畴。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图一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图三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①②③均符合史实。中苏建交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在新时期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因此选A。
点评:本讲内容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从内容上看,其中,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又是近年高考的命题重点。 从题型上看,近年以选择题为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明君贤相,试举几例,并说明其贤明之处。在此基础上分析强化个人素质与加强制度建设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古代的明君大多出现在王朝建立的初期,他们能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为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明君有: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清康熙、乾隆等。而古代的贤相要更多一些,他们可能出现在王朝统治的任何时期,如李斯、萧何、诸葛亮、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景、王安石、张居正等。②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由于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存在,使得明君与贤相同时出现的概率大大减少,因此要可能保证社会的持久繁荣与安定,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是历史的唯一选择。
本题解析:中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不少的明君贤相。明君的出现往往是君主个人经历和个人素质造就的,没有太多的必然性,而贤相出现的因素就要丰富些:首先,皇帝传人,丞相传贤,这种选择上的本质区别决定了贤相的出现是远远多于明君的;其次,贤相的出现也有赖于明君:再次,较合理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下人才脱颖而出。回答本题时,可以结合历史上的一些典型朝代的典型人物加以说明。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体现了(?)
A.儒家的“仁爱”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法家的“法治”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是墨子的话,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象对待自己身体一样。?CD 不对,与题干材料没有直接关系;A不对,孔子主张的仁爱有等级性,没有墨子的兼爱有广泛性、包容性。
点评: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要依据材料本身,不能脱离材料理解分析,要善于从材料或题干中找到关键信息,联系所学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