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年中日建交36周年,回顾三十六年历史,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以下事件的发生,你觉得对中日关系产生一定影响的是(?)
①增加军费开支,发展军事力量 ②日本教科书事件?③日本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 ④日元贬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日关系的发展,可以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归农民所有
B.归乡镇所有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土地改革既然属于民主革命,就是将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理解“土地改革”的含义;既然分配给农民,最大的可能就是归农民所有──分析出新结论。本题带有明显的导向性,引导学生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灵活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文中的“共同利益”主要是指( )
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结束越南战争需要
C.应对苏联现实威胁
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美的“共同利益”即两国关系改善的共同原因。A项是影响;B项是美国的需求;D项是中国的需求。C 项是二者的共同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是
A.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B.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两岸实现了“三通”
D.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祖国大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即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的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所以答案选A,B项出现在1981年,C项在2008年得以实现,D项发生在2005年。
点评: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①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②80年代以来,“通邮、通航、通商”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③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原则上达成共识;④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⑤2002年,“十六大”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⑥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欧共体宣称要“建设欧洲人的欧洲”,对外“用一个声音讲话”。这表明该组织(?)
A.准备统一欧洲的语言
B.谋求欧洲的安全、独立和发展
C.严重损害了各成员国的主权
D.各成员国团结一致,亲密无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欧共体的建立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对外政策日益表现为独立自主,不愿一味地唯美国马首是瞻,A项理解错误;相互合作是欧共体成员达成的共识,但是各国在国际事务中仍然有一定的差异,C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