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下院议会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阁责任制最后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渐形成。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大循环的表现,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这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6分)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发展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关权力不断被削弱。材料一表格中反映了明清时期中枢机构分别是内阁和军机处,根据所学可知明初太祖皇帝鉴于宰相专权,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后因政事繁多,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制度,内阁是皇帝的侍从机构,只备顾问。到清朝时,又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皇帝总揽军国大政。通过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和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可知君主明清时期的中枢机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辅机关,而是皇帝的侍从,体现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并达到顶峰的趋势。从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应重点掌握明清之际社会发展的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4分)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的地理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圈与沿黄河经济带交汇点。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全国性优化配置,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反映了三国时期哪国的历史情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古代史》高频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