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5-28 04:15:32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 材料二 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 ——《宋史·朱熹传》 材料四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4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立纪纲”的主要途径。(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的儒学家们对 “君权”有何共同认识?(2分)
2、选择题 先秦某思想家曾言:“人主之大物,非法即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术者藏之于胸中,而潜御群臣者也。”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荀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墨子
|
3、选择题 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 B.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 C.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 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
|
4、选择题 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中西方早期人文精神各有鲜明特色,其中包括:中国主张在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西方主张判断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下列各组思想家中,其思想符合上述特色的是
A.孟子苏格拉底
B.孟子普罗塔戈拉
C.墨子芝诺
D.韩非子塞内卡
5、选择题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它们所代表的流派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A.儒、道、法
B.儒、法、道
C.法、儒、道
D.道、法、儒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