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两极格局形成的显著标志是
A.柏林墙的修筑
B.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C.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
D.德国的正式分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得知两极格局形成的显著标志是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946年2月22日乔治·凯南致美国国务院电文:“在那里(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惟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这篇电文意在提示美国政府
A.继续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B.应该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
C.国家利益受到了苏联的威胁
D.应该与苏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乔治·凯南是美国冷战政策发起的重要人物,从材料“我们惟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可以看出他认为此时美国的国家利益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威胁。故选C。A项错误,战后失去了共同的敌人,美苏同盟关系破裂;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凯南的冷战思想;D项说法与材料相反,材料明确说了“在那里(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
考点:乔治·凯南的电文
点评:乔治·凯南的电文是战后美苏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凯南是美国驻苏联的大使,在战后1946年,他向美国发了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文,说明苏联正在扩张自己的势力,要求美国对苏联进行必要的遏制,乔治·凯南的电文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一起构成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性的事件。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当今我国开放中的“走出去”战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
A.资金问题
B.管理经验问题
C.开拓市场的问题
D.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B项应是对外开放的“引进来”,排除AB项;“走出去”是指我国商品到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上销售与竞争,C项正确;从题干中的“我国经济发展”分析可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对外开放的目的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走出去”的内涵。与之相关的知识:引进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不同于内地之处在于
A.以扩大内需为目标
B.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D.国家投入大量资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观察图,深圳快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
B.资源丰富
C.科技领先
D.政策扶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深圳快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