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信息“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大意是说元朝疆域辽阔,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一些地区,也征发赋役,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因此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据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用六十四人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这反映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西周的礼乐制度。由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通过礼乐的规定来显示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即生活礼仪具有政治色彩。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晋初刘毅在《请罢中正除九品疏》中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下列改变这一局面的制度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请罢中正除九品疏”可知该制度是针对九品中正制度的。根据所学,九品中正制度造成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科举制的实行改变了了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以考试成绩的来选拔官员。C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的演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形成三国时期分裂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 )
A.黄巾起义的影响
B.东汉后期政局的混乱
C.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西汉王国问题的余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史实可知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才是地方割据势力兴起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形成三国时期分裂局面的历史根源,答案选C,A是其出现的直接原因, B D两项只是其出现的重要原因。
考点:东汉末年的地方割据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②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③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④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解析根本原因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我国采铜的历史非常悠久。
材料1:青铜是铜、锡等金属的合金。青铜器在三代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
材料2:《左传》记载:“国之大事,惟(祭)祀与(兵)戎。”
材料3:夏商周三代都城屡次迁移。为发现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与迁移的原因,某学者制作了如下示意图。
图例 △ 都城 ● 铜矿产地 ◆ 锡矿产地
观察图,概括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2分)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特点:夏商周三代都城大多分布在铜矿锡矿的产地周围,且多临近黄河。(2分)
原因:在夏商周三代,青铜作为制作礼器和兵器的主要原料,对于国家来讲非常重要。古代运输条件不便,夏商周三代都城屡次迁移,就是为了靠近铜矿锡矿的产地,以便获取制作青铜器的原料。农耕生活是夏商周的物质基础,离不开水源。都城人口多,要靠近水源。黄河中下游是当时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1点2分,3点即可。6分。)
本题解析:依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在都城附近布满了铜锡矿产地,由此可以得出当时都城主要是在这些矿产的周围,同时从地域来看大都沿黄河而设。原因:依据材料一青铜器在三代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可以得出当时青铜比较重要,结合所学当时交通不发达,所以只有选择靠近矿产的地方;同时农业是国家基本的 经济形态离不开水资源,所以靠近河流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青铜业铸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都城变迁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