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是1956——1965年间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其中造成1958——1960年粮食生产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D.严重的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开始于1978年底,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此时,促使中国发展的国内外有利因素明显增多。”“国内外有利因素”是指
①经济全球化逐渐发展②中国国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③“文化大革命”提供深刻的历史教训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业已开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目提供的时间1978年底,再结合所学的当时的国内外背景,促使中国发展的国内外有利因素主要有①②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现在正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相关决策陆续出台。下列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提出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③一大批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④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国有国营到放权让利(1978~1984年)(增强企业活力属于这个阶段)、政企分开与两权分离(1985~1992年)(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属于这个阶段)、现代企业制度与抓大放小(1993~2002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属于这个阶段)、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003年以后)四个阶段,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由此可见A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
A.一定程度上受“左”倾思想影响
B.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
C.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
D.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能力。题中教授比较的是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ABD三项的说法都不是共性,C项表述正确;建国初引进苏联模式,改革开放后更大范围地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材料二

材料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
——摘编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一所示的人民公社与材料一中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相比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现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又是在农村进行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请依据材料三说明此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实行公有制,集体经营,按劳分配。
(2)变化:公有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3)不正确。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现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