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从两幅图片中,你可以看出两国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突出特色?
(2)“扬长避短”是两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之道。请你具体说一说两国是如何扬长避短的。
参考答案:(1)从图中可以看出,韩国的汽车工业很发达,而且主要面向国际市场。新加坡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业、海运业和旅游业都很发达,且环境优美。
(2)新加坡虽然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和市场狭小,但它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劳动
力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发展海运和国际贸易,以及劳动密集型工业;韩国虽然自身基础薄弱、资本缺乏和技术落后等,但劳动力丰富,于是采取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加工工业,又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题解析:
第(1)问要抓住图片内容所反映的各国情况,不一定要说图外知识。第(2)问则要联系教材所学知识,首先要明确两国“长”和“短”的具体表现,然后联系它们的发展道路和实施的发展战略解释它们是如何扬长避短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B.儒学出现危机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体现的信息是王维既信儒又信道;白居易是三教都信,柳宗元是儒佛兼信,可知唐朝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
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不同:以宪法形式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职权,国民政府委员全部以国民党人充任;以各党派政治协商形式确认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政府委员会中国民党人和党外人士各占一半。
(2)实质变化:改变国民党一党独裁,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主要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与国内民主运动高涨;国际因素制约。
本题解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对比、归纳能力。从做出规定的形式、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或最高国务机构的设立、国民政府人员的构成等方面进行对比归纳。
(2)主要从国民政府委员会的人员构成看实质变化。联系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国内、国际背景即可回答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1958年9月1日的《人民日报》,“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年中国掀起的“大炼钢铁”运动
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彻底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给中国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D.推动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中国掀起的“大炼钢铁”运动是指大跃进运动,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最严重的经济困难。AB与大跃进的作用不符,D是在1953——1956年,因此选C.
点评:在当时全国上下一致迫切要求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社会氛围下,在前一阶段一五计划经济工作中取得了骄人成就而兴奋不已的情绪下,人们一方面是以一种热火朝天、忘我的精神面貌,一方面又是以一种急于求成、不顾代价的心情投入到大规模经济建设中的。结果大跃进运动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编户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中国古代商周中央政府并不能向农民直接征税,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以后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中央才能够直接向农民征税,故选C。A项是对户籍进行核查进而征税的制度;B项是隋唐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D项是元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