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英国的漫画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画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挑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画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挑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反映了法国最终确立的共和制度,但过程是漫长的。故选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君主与民主
材料一:詹姆士一世声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
材料二:霍布斯认为,国家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为了摆脱“人人对人人的战争状态?,”……人们通过缔结契约建立具有绝对权威的国家来统辖一切。
材料三:恩格斯说:“王权是进步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材料四:卢梭提出,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
问题:
(1)指出前两则材料观点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和材料四,关于恩格斯和卢梭对王权的认识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历史角度分析恩格斯所说“王权是进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詹姆士强调君权神授,王权至上;霍布斯反对君权神授,认为国家是契约的产物。
(2)不矛盾。恩格斯从王权确立早期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卢梭从资产阶级兴起,反对封建专制的角度去看待的,视角不同。或者从作者所处社会时代的角度分析亦可。
(3)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西欧君主和新兴的市民阶级结成联盟,在打击封建领主分裂割据的斗争中,确立了等级君主制,促进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进步。15世纪末,王权的强大推动了民族国家的产生。此时,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得到发展,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王权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国君主颁行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大力提倡对外贸易,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在各国王权的大力支持下,新航路的开辟,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了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的演进。即便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后,王权遭到了弱化,但君主立宪政体保障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从这些角度看,王权确实有进步的方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职的是
A.总统
B.国王
C.宰相
D.议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对1875年宪法内容的识记,符合题意的是A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根源于当时
A.长期的兼并战争
B.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C.社会生产力取得显著进步
D.奴隶不断掀起反抗斗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观念,否定了主权在君、君主专制的思想;B不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荀子的民本思想;C不对,“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出自梁启超的言论;D不对,“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言论,都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A体现了“主权在君”的思想,因此符合题意。
点评: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和维护共和制度,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