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到中国当时国内手工工场的状况,材料内容只反映了宋代制瓷业、冶铁业、造船技术的发展,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代户部尚书丘浚主张,“市者,商贾之事。官不可与民为市,非但榷(专卖)盐一事也。大抵立法以便民为本,苟民自便,何必官为。”该言论侧面反映出明代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尽管“抑商”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也是必然的结果,材料中的“官不可与民为市、立法以便民为本,苟民自便,何必官为”的言论则从侧面反映出了明代商品经济繁荣,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另外,私人市场自由不符合“抑商”的经济政策,不能选。自然经济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才有的事情。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1)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2分)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作坊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纺织)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主要表现: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农村市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到3分)
理解: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2分)
(2)特点: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弱;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3分)
(3)原因:①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民族资产阶级倡导振兴实业;③政府支持、鼓励兴办实业(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商业发展的分析与认识。第一小问“商业革命”的表现,属于基础性题目,要联系所学的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回答即可。对于“理解”要从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当时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来回答。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的认识与掌握。要正确理解题意,紧扣材料归纳总结,如材料“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原因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注意题目要求的两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与“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首先要梳理这两个时期发展的原因,然后再归纳总结。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初步发展与短暂的春天?共同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
A.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阅读表格,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唐朝时南方治水活动逐渐增加,说明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也可以看出水利是传统农业的发展命脉;A项无法从表格得出信息。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治水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史学家万明指出“晚明时期,世界经济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这说明这一时期
①商品货币经济拉动白银流入 ②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③“海禁政策”被废止 ④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逐渐密切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海禁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重农抑商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结合材料信息,①②④正确, 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