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两国都进行了一次社会改革,改革都对其社会的向前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回答38—39题。小题1:列宁说:“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知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C.西方殖民统治的加强D.农奴的反抗斗争
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认识到)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发展有用的一课。——(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大国崛起》解说材料三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四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你怎样看待材料中“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 (4分)战争使俄国“学到今后对它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2分)(2)从材料二看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分)请结合维新的相关措施简要说明。(6分)(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8分)(4)转折点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代名词,请在表3中标有英文字母A、B、C的空白处填空。(每空不得超过15个字,6分)表1:19世纪俄日中的历史转折
参考答案:(1)俄国沙皇制度的专制腐朽;农奴制经济落后。(4分)结果:战争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或: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分)(2)学习西方或“西化”。(2分)四民平等、殖产兴业、军警近代化、教育改革和生活“欧化”等。(6分,措施答出两条以上即可得4分,说明过程2分)(3)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等(答出四条即可得8分)(4)A:废除农奴制度,改变落后现状(2分)B:1.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3.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成为亚洲强国(2分,答出第1或2点均可得满分2分,只答第3点得1分)C: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作用。(或:推动了思想解放,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和思想观念等)(2分)(本小题评分说明:ABC任何一条答案字数超出规定字数扣1分,最多扣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实际是指俄国沙皇制度的专制腐朽;农奴制经济落后;战争使俄国“学到今后对它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指战争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也可解答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从材料二看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动力是学习西方或“西化”;维新的相关措施有四民平等、殖产兴业、军警近代化、教育改革和生活“欧化”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过程。(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依据材料三、四,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在于,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等。(4)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再认历史史实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填写即可,在表格中完成成为转折点重大历史事件。如表:19世纪俄日中的历史转折改革人物改革任务历史地位证据理由亚历山大二世A废除农奴制度,改变落后现状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明治天皇摆脱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B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3.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光绪帝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C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作用。(或:推动了思想解放,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和思想观念等)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克里米亚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十月革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回答本题首先需明确“农民解放”指俄国进行的1861 年农奴制改革。结合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可知这场战争指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导火索,推动了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点评: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同时也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使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客观上加速了改革的步伐。
4、判断题 民主化、法治化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到19世纪末与其他三国政体有本质不同的国家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5、选择题 史学界认为,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因为该制度( )A.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是沙皇推进封建专制的基础C.不利于俄国同英法等国竞争D.严重损坏了俄国的国际形象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农奴制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和技术等条件,A项正确;BCD项说法正确,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考点:俄国农奴制点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阻碍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和技术等来掌握。具体表现在:1.劳动力: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2.市场:农奴遭受严重的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低劣,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3.原料: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4.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5.技术:技术水平低。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部门和交通运输业明显落后于西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