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在访问印度时提出,并于1954年确立为指导中印,以及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后来也逐渐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故答案选择A。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创作了歌剧《茶花女》,推动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的人物是
A.罗西尼
B.威尔第
C.比才
D.舒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供的是周天子“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而且说这种仪式一直延续下来,这说明统治者对农桑的重视,因为农桑是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有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 ? ④民主监督
A.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考查现代民主的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同时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局面。与这两种社会现象相关的成就有?
? ①?《齐民要术》?②?《木兰辞》?③?《洛神赋图》④?《神灭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齐民要术》总结了黄河中下流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所以《齐民要术》与民族融合有关,另外利用解决组合选择题的技巧可以判断①在四个选项中都有,因此不用进行分析;《木兰辞》是写的木兰代父从军出征,正反映了北方因战乱频繁,兵役繁重,木兰被迫而为之,可见②符合题要求;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是带有宗教色彩,而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正是此时的代表作,是佛教盛行的结果,带有宗教色彩,所以③符合题意;《神灭论》南朝齐梁之际杰出的思想家范缜的代表作,是与佛教盛行相对立的反佛思想,是佛教盛行和反佛斗争这一社会政治状况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故④符合题意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