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后,当时美国总统胡佛宣扬:“重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大企业提供优惠,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胡佛声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拒绝采取任何救济工人的措施。
材料二 1932年底,在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举行了总统选举,结果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压倒优势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在任总统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材料三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前总统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并在1936 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竭力阻止罗斯福连选连任。
材料四 1936年底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为批驳胡佛等人的攻击,罗斯福发表讲话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即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总统选举结果,罗斯福又以压倒优势获胜,连任美国第33任总统。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比较罗斯福、胡佛对资本家和工人的政策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罗斯福、胡佛上述不同的政策中可以看出,两人在克服经济危机方面的基本思想有何不同?罗斯福的基本思想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什么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四,分析材料三中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总统选举中胡佛失败而罗斯福连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胡佛拒绝采取措施救济工人;罗斯福在《全国工业复兴法》中专门规定了保障工人权利的条款。
(2)胡佛的基本思想是政府不干预企业经营,维护大企业利益;罗斯福的基本思想是国家干预经济,但尽量保持自由企业制度。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3)否。因为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但他的根本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因而他不是“社会主义异端”。
(4)胡佛和罗斯福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罗斯福在此前提下,注意保障人民利益,因而他能获得广泛的支持,能够连选连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8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三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
材料四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什么问题而实行的?这一政策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这一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所指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取代?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提到“苏联的办法”,其基本做法如何?这样的办法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同定粮食税。
(3)新经济政策。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4)剥夺农业,发展工业。斯大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为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几幅图片(曲线图是失业曲线图)。综合图片可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 ]
A.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B.调整农业政策与整顿金融秩序
C.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20年代的大危机首先发生于()
A.房地产行业
B.汽车行业
C.金融业
D.信息产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美国某一时期,有一张汽车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
[? ]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