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对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国共双方分别指挥抗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
B.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两个战场的作战方式截然不同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为依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抗日战争中存在两个战场。这两个战场互为依存,构成了中国人民抗日的主要战场。这两个战场分别由国共两党领导,抗战路线与作战方式是不同的。在抗战初期即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抗击了主要的日本兵力;但到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则抗击主要的日军,因此,B项的说法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
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是对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权的考查,B项表述不准确,C项此时期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的方式,而D项抗日民主政权不是多党联合政府,只有A项符合题意。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世界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的全国性政治运动是( ? )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法国二月起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果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下列资料中可以引用的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应该
A.当事人日记
B.南京大屠杀遗址
C.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D.研究专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史料价值的高低遵循实物史料价值高于文字材料的规律,其中以出土的文物史料价值最高,所以在备选项中B C两项项是实物史料,其价值明显高于A D两项文字材料的价值,B是战争遗迹比现代建筑C更为可信,故答案选B项。
考点:史料的价值
点评:新课标高考中较原有的高考模式增加了基础历史理论知识的考查,较常见的有①不同历史观的辨析,例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观的考查;②史料与史学观点之间的关系;③不同史料的价值比较,如文字史料,实物史料以及考古发现等;④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信息,今后的高考还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史学知识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陕甘宁边区的“豆选诗”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材料二 下图:农民们正慎重地投豆选举自己信得过的干部

材料三 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战胜利后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政治权利做出了哪些重大努力?结局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适合普通群众;层层普选;贯彻“三三制”原则。影响: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努力: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重庆政协会议,促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结局:由于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政策,争取民主权利的努力未能实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