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511年,一支欧洲远征军在欧布盖克的带领下来到马来亚,经过一个月的围攻后他占领了马六甲。他在马六甲修建了城堡,实行殖民统治。派遣欧布盖克远征的应是

A.西班牙王室
B.葡萄牙王室
C.罗马教廷
D.法国王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6世纪初,占领马六甲的是葡萄牙人。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选A。封建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对外交往有助于发展商品经济从而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进而伤害到自己政权的稳固。因此明清时期往往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BCD三项都是A的表现。
考点:抑商和闭关锁国
点评: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的限制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政策实行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外国列强的骚扰,但是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发展势头逐渐缓慢了下来,造成了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19世纪60年代“体用之争”的分歧在于是否
A.以西方文化改造中国礼教
B.维护清王朝的君主统治
C.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D.改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分化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借助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而顽固派是盲目排外,因循守旧,但两派都主张维护清朝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评价“中体西用”思想。这一思想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中体西用”的思想毕竟在统治者层面上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 ? 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时间限定在50年代。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小说逐渐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下列各项与之无关的是
A.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
B.小农经济解体
C.市民阶层崛起
D.商品经济发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