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丞相制度被废除后明成祖设立了内阁制度,但此时的皇权并没有达到顶峰,所以排除AB两项。C项表明皇权是弱的,所以排除C项。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每部设立一名刺史,共十三名刺史。刺史的工作方法是“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材料表明刺史制度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古代刺史制度的了解。刺史制度是汉武帝时设立的,目的是监察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故宫,顾名思义就是“过去的皇宫”。皇宫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住所,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那么“皇帝”这一称呼最早可能出现于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的确立·皇帝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五服”本意指“五等丧服”,后演变主要指家族亲属关系,从高祖一辈算起,到第五代后就算出 “五服”了。演变后的“五服”主要反映了:
A.亲属关系的贵贱
B.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
C.血缘的亲疏
D.分封制对家族观念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家族是依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家族的亲疏关系反映出血缘的亲疏,五代以后就算出“五服”,正是血缘关系疏远的表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8分)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在中国古代,地主阶级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列举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概括其主要的特点。(6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4分)
材料二“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4分)
上述分析说明了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史实:在中央,汉承秦制设内朝与外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设三司削弱相权、元设中书省等,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在地方,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任答四点得4分)
特点: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并呈逐渐加强的趋势。(2分)
(2)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任答两点得4分)
(3)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评价:作者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民主集中制是其重要的组织原则,它与中央集权制有着本质的区别。(4分)
(4)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国家政权必须与现实相适应;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历史的选择。(任答两点得4分)
本题解析:(1)此问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可以从中央与对方两大方面给予概括,具体体现在:?在中央,汉承秦制设内朝与外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设三司削弱相权、元设中书省等,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在地方,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纵观,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难得出其进程呈现出这样的总体特点: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并呈逐渐加强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结合以下史实来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可以这样说明:?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④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更加广泛的深入人心等。
(3)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即新中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作者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具有片面性。可以这样理解:诚然,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其所体现的民主集中制是其重要的组织原则。但,其所体现的民主集中制是人民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它与中央集权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不能够等同。
(4)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内容及相关观点、评论,结合所学知识,本材料题总体上主要考查我国自古代以来的政体选择。针对国家政体的选择,结合所学知识,纵观世界不同国家政体的演变及特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国家政体的选择,取决于国家的阶级属性;?国家政权必须与现实相适应;不能够照搬他国模式;?国家政体的选择,不能够照搬他国模式,应结合本国国情;④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华民国的成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民主专政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非战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