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百家争鸣”的局面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再次提倡“百家争鸣”,旨在(?)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调动了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D.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
2、判断题 有的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在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3、判断题 1977年9月邓小平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目的是
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
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
C.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
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
4、判断题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5、判断题 据新华社报道:“2008年11月7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包括空运、海运、邮政与食品安全4项协议,实现了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三通。”提出大陆与台湾“三通”问题的历史根据是
A.20世纪40年代的内战遗留问题
B.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C.两岸人民的期盼
D.台独势力造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