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莫斯科为他举行了塑像落成仪式。这位“勇敢改革者”是
[? ]
A.伊凡四世
B.尼古拉一世
C.彼得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悄绪的措施是?
[? ]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俄国1861年改革的一段材料: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对农民说这种期望是没有根据的,一切劝导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会对他们作出任何让步……怀疑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的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是如何认识1861年改革的?他们的这种认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还是自己凭空的猜想?结合史实说明。(2)简要评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参考答案:(1)农民对改革表示怀疑。农民的怀疑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在改革前,亚历山大二世保证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做到了。改革过程中,让农民高价赎买地主土地,实际上是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2)进步性:改革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转折点。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农民的“合法掠夺”;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二世后来遇刺身亡;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农民对改革的不满。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在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要结合史实认识俄国农民对农奴制改革的意见。二要一分为二地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下表为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有关农村社会改革的材料
国家
| ?改革措施
|
俄国
|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
日本
|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实行 “四民平等”。
|
根据表中材料,指出两国农村社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影响。(15分)
参考答案:
相同点:都使农民获得人身自由;(3分)都使土地所有权有所变革。(3分)
影响:促使部分地主改变经营方式,采用新式农具,使用机器;(3分)促使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3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制度的变革。(3分)
本题解析:相同点:俄国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日本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实行 “四民平等”,两者都使农民获得人身自由。俄国农奴获得一块份地,日本承认土地私有,都使土地所有权有所变革。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地主改变经营方式,使用新的生产工具,适应时代潮流,农村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期的埃及、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四国改革的史实回答:
材料一:?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明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自钱乘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如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
材料四?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请回答: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3分)
(3)结合材料三,指出材料中中国变的“皮毛”是指什么?(2分)而日本先变的是“体制”, 指出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3分)
(4)材料四中,穆罕默德·阿里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4分)
(5)四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1)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分)
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1分)
(2)①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实行地税改革;②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③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3)“皮毛”是指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分)
内容:废藩置县;(1分)废除封建等级制度;(1分)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度。(1分)
(4)①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4分)
(5)封建统治危机;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四国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任写2点即可得2分)
本题解析:(1)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这些或是题干中的显性信息或是隐性信息,但对于解题十分重要“19世纪50年代”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可知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推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明治维新在经济上①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③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验,推进殖产兴业。④突出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⑤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
(3)“皮毛”实际是问洋务运动的弊端和局限;根据题干“日本先变的是“体制””,可知是问明治维新在政治上的措施。明治维新政治①废藩置县。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③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4)注意题干要求“穆罕默德·阿里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可知是指经济近代化或工业化的举措①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5)本问实际是问共同原因。原因类的问题不仅要注意与题干材料的衔接,还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内因、外因;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点评:?历史材料题要注意1.重视审题训练,要审时间、审地点、审关键词句、审提示语、审材料来源、审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2.忠实于材料 ;
3.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4.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 5.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6.加强对非文字信息源的关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