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关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知识的差距。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投入还赶不上发达国家的一家企业,几乎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得不依附发达国家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地位。对此,中国主要的应对措施是
[? ]
A.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照搬西方国家经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道路
C.将信息化作为我们目前经济发展的全部战略重点
D.先发展后治理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是?
[? ]
A.1957年的反右运动?
B.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C.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
D.十年“文化大革命”运动
3、判断题 “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 ]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联(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人,捷克238人,波兰160人,匈牙利88人,罗马尼亚75人,保加利亚68人,阿尔巴尼亚23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百年接力留学潮》
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其中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百年接力留学潮》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代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之不同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