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此时“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
A.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D.为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奠定基础
2、判断题 图4所示历史事件的直接影响是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严重动摇了两极格局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判断题 秦始皇“坑儒”和汉武帝“尊儒”主要表明统治阶级
A.打击或扶植儒家学派
B.为选拔封建知识分子扫清障碍
C.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
D.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也。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材料三: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四: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最基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否根本对立?(1分)为什么?(3分)
(3) 材料三和材料四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2分)
(4) 应如何评价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2分)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他(康熙)命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
?——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
材料二? 1933年,爱因斯坦倡议通过军事手段对抗希特勒的纳粹德国;……1947年他写了一封致联合国大会的公开信,建议建立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政府”,管理核武器。
——摘编自安德鲁·罗宾逊《爱因斯坦相对论一百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康熙帝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结果怎样?(6分)
(2)材料二中,身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有着怎样的政治理想?试从康熙帝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态度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