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而开展的最重要的外交活动是
A.宣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中苏建交和毛泽东访问苏联
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理解1949年10月2日中苏两国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企图。A是外交方针,不属于外交活动;C是1953年提出来的,D1955年提出来的,都不符合题目要求,可以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7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朱子文化节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诞辰877周年。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
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意,考查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①是消极影响,排除。联系教材所学可知,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等,都是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影响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应了(?)
A.唐朝佛教兴盛
B.唐朝时期儒学没落
C.魏晋时期佛教兴盛
D.魏晋时期佛教获独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南朝;C项正确,佛教在为魏晋之际得到极大的发展,寺院林立;D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点评:佛教在东汉明帝传入我国后很快就本土化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元宵节的出现就是说明了这一点。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宋明之际更是如此,佛教和道教与儒学柔和形成了宋明理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谓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束发
②而立
③垂髫
④总角
⑤期颐
⑥弱冠
⑦耄耋
⑧不惑
⑨花甲
⑩豆蔻
A.②⑦⑤⑧①
B.③④⑩①⑥
C.①③⑤⑥⑩
D.④⑥⑨⑩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年龄的理解。束发一般是15岁左右。而立时30岁。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指的是7到8岁。期颐指的是100岁。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耄耋指的是八九十岁。不惑指的是40岁。花甲指的是60岁。豆蔻指的是13-14岁。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有一历史老师在课堂上用数学的方式了展示了该制的内涵,同学们纷纷进行了解读,其中解读你认为最为准确的是

A.同学解读说:a表示君主专制,b表示中央集权,c表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同学解读说:a表示封建专制主义,b表示中央集权,c表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同学解读说:a表示专制主义,b表示中央集权,c表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同学解读说:该图无法正确阐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