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5 年 9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由胡锦涛总书记题写的贺嶂。这是为了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
A.40周年
B.55周年
C.54周年
D.60周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 年。 2005 年 9 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由胡锦涛总书记题写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贺嶂。这是为了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 40 周年。应注意区别两个概念,一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二是“西藏和平解放”。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现在职业教育的经验直接来源于
A.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
B.德育为先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等。A表述片面,B强调道德教育,C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都与题干不符。因此D符合题意。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个时期内国家主要发展全日制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只是发展这种单一类型的学校有不少问题,如:由于国家经济条件的限制,这种学校难于迅速发展,不能尽快普及教育;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脱节,不能升学的大批中小学毕业生,缺乏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很难安排工作,同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还有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学习知识,等等。因此还倡导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2008年4月3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活动“开篇大作一一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一一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2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0分)
(1)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或解放战争)。
(2)图二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图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①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努力: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幅图片分别反映1839年虎门销烟、1919年五四运动、八年抗日战争、1949年4月渡江战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9年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4月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不实现民族独立,不可能使国家富强。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的努力:推翻清朝和君主专制,建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事件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体现了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
点评:图片型材料题(文物图 、漫画、 地图等)此类题目以图片、文物、漫画、地图等为素材,要求从这些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回答相关问题。与文字材料相比,文物、图片、漫画、地图材料形象生动,能充分调动考生的形象思维,并能增强试卷的活力。因此,这些材料在近几年高考命题中运用较多。文物、图片、漫画、地图等都是特殊的历史材料,只要完成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步骤,剩下的作答与其他类型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因此,首先对这类题首先要消除神秘感和畏惧感,然后,要掌握从这些材料中获取答题信息的方法与答题技巧。从历史文物中获取信息的主要种途径有:(1)文物图片直接显示的信息,对此我们只需要抓住其外形和文物上附着的文字、图案即可;(2)命题者对文物图片所做的文字注释或说明。这种文字注释,一般是由于解题需要命题者才加上去的,因此这些信息有效率极高,必须高度重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从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到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中俄(苏)之间
A.由关系恶化到关系友好
B.由不平等关系到平等关系
C.由友好结盟到不结盟
D.由军事互助到经济合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标志着中苏两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两国关系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了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C项正确。
点评:新中国三个时期的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改革开放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韩非认为“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说明其主张
A.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C.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D.德刑并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