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设置参知政事,发生于宋代;②废丞相、设内阁,发生于明代;③设立军机处,发生于清代;④创立三省六部制,发生于唐代,故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④①②③,故此题应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度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依据宗法制,天子分封同姓贵族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等义务。本题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太祖朱元璋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朱棣设立了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首诗反映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为此,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A枢密院是宋代掌管军事是机构;D军机处设立于清朝雍正年间。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
①汉武帝“推恩令”②唐朝地方设节度使③北宋“杯酒释兵权”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题干“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结合所学,这主要体现为地方尽量削弱其权力,加强对其控制和管理,以达到加强中央权力,解除地方威胁之目的。唐朝地方设节度使,由于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此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局面,因此没有能够加强中央集权;清朝设军机处主要体现为中央官制的变化,有利于加强皇权而非削弱地方权力。因此②④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大基本矛盾及其解决
(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①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监视的监督。②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③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
(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①秦朝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直接由皇帝任免;②西汉实行刺史制度,监察地方。③北宋军事上强干弱枝,行政上派文官作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财政上在设转运使官理地方财政;司法上,中央派文官任地方司法官。④元朝实行行省制度。⑤明朝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⑥清朝加强对地方的管辖。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字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的原因不包括
A.汉字自身的特点
B.书写工具的改进
C.知识群体的形成
D.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用排除法,A、B、C三项正确,故选D。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商鞅变法》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