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A.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C.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
D.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主观动机”思考分析,A、B、C三项符合题意,D项为客观因素。
点评:为了减少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摆脱北方恶劣的自然环境对统治的不利影响,孝文帝由平城迁都洛阳。迁都洛阳,地处汉族文化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也加强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俄日两国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较低
B.封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
C.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表格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的汉化政策,让鲜卑贵族采用汉姓。汉化政策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平,有利地推动了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故选A。
点评: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将北方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8年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武官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先后考察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通过考察,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明治时期,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1)材料一中的“破历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分别是指明治维新哪两项重大举措?具体内容是什么?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脱亚入欧”的?
?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实质是什么?
?
参考答案:(1 )①废除旧体制: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经济上:进行币制、地税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军事上,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等。②倡导“文明开化”:派遣学生留学欧美,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上大力推行西化。
(2 )政治上,通过1889 年《日本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和近代天皇制度;经济上,推行“置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亚洲强国;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推进生活习俗的西化;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忠于天皇的新式军队,加紧对外侵略扩张。(3 )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以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和发展资本主义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导致第二次埃土战争埃及失利的原因不包括
A.叙利亚爆发起义
B.英国支持土耳其
C.法军临阵退缩
D.土耳其力量强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84 0年9月,英俄奥土对埃及发起进攻。此时又发生了叙利亚反埃大起义和法国援埃态度的转变(法国不敢为了埃及而与英、俄、普、奥四强兵戎相见),法国援助的希望化为泡影。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