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五)
2、选择题 《敦煌掇琐·上辑·琐三十》载:“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问。十六作夫役,廿一充府兵。”这主要反映了:( ) |
3、选择题 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映了唐朝
A.均田制趋向瓦解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C.小农户自给自足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
4、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
在商、周时,商业都由官府垄断。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工商业者。战国时的手工业者已经分工很细,有冶金工、陶工、木工、车工、皮革工等。手工业者要以“械器易粟”、农民要“以粟易械器”,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大小地主剥削来的农产品,也要通过商人换取奢侈品。同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土特产,也要通过交换进行沟通。战国时,南方的土特产是木材、矿产、海产和_兽等。东方的土特产是鱼、盐等海产和丝、麻等织品。西方的土特产是矿物、铁、池盐、鸟兽、皮尊等。北方的土特产是犬、马、驼等家畜和枣、栗、果树。这四个地区的土特产是相互交流的。
一一《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工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实录》
(1)材料一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什么?请你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世宗(雍正帝)的观点。(4分)
(2)尽管封建社会长期推行抑制手工业的政策,但还是取得了辉煌成就。请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成就各一例。(3分)
(3)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农、工、商三者的关系?(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