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B.出礼则入刑
C.以刑代礼
D.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7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朱子文化节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诞辰877周年。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
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意,考查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①是消极影响,排除。联系教材所学可知,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等,都是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影响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基本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之间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性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基本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实?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二;概述中国共产党在上述两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
参考答案:
(1)人民大众同封建军阀的矛盾,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本题解析:学生要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以及为解决这对矛盾资产阶级的改良派、革命派,农民阶级是怎样去探索奋斗的,与之对比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的革命纲领有和意义。二大革命纲领实现之后,党要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怎样的国家,在建国之后怎样探索的。这就是材料一二大与材料二八大所涉及的核心理论问题。这个理论的把握需要把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实际上也就是考纲所要求的要理解历史教材上的概念与结论。具体到这个题上就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材料题可以说通过两次会议的材料将同学们对整个近现代历史深度的理解串联在一起,不可谓不大不深。对于习惯按照历史就是背的同学来说,答好这个题也就成为不易之事。估计在整套历史试卷之中,普遍性丢分的就是这个题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10分)?
参考答案:史实(7分)
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7分)
从司马迁到司马光:社会背景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加强,统治者对史学编纂的控翻不断强化:治史目的上,从探索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转向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取材和体裁上,从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纪传转向以政治军事为主的、以朝代兴亡为主线的历史编年,治史立场日益转向统治者。
从司马光到梁启超:社会背景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革转型。历史学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变:治史目的上,从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转向为一般民众提供借鉴:取材更强。调多样化,强调历史进化观,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
答案2: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史记》的具体内容:《资治通鉴》的具体内容:粱启超“新史学”的具体内容等。
其他答案:(0分)?
组织(3分)
答案l:叙述两组变迁关系.(3分)
答案2:仅叙述一组变迁关系。(2分)
其他答案:按人物分别叙述,没有体现变迁。(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表明了统治阶级
A.打击或扶植儒家势力
B.为选拔封建知识分子扫除障碍
C.打击思想领域的敌对势力
D.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焚书坑儒”是秦始皇运用法家思想,防止旧势力复辟,加强思想控制,建立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为了适应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而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这一思想,这里所提倡的儒学本身广泛吸收了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故无论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强对思想的控制,以服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因此正确答案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