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分析理解,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以民为本”等,结合所学知识,注意对“以民为本”的理解把握。分析选项:①强调的是为君主者的作用,他的言行会影响老百姓,成为百姓守法的榜样,与民本思想不符,排除①;③的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同样不能体现民本思想,排除③。综上,排除含①、③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其表现有(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两宋时,文人山水画兴起;指南针在航海中使用;火药武器出现;活字印刷术出现;理学兴起,
“程朱理学”由北宋湖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但是④中彩瓷的生产繁荣时代是明清时期。
考点: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其(君)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B项体现了法家强调法治的主张,D项体现了宋明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只有C项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表明孔子主张( )
A.儒法并用
B.德治是主要的,法治是次要的
C.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D.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题干的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故题干强调的是讲求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这是儒家的思想,所以应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为服务于汉代“大一统”政治局面,董仲舒主张
A.天人感应
B.焚书坑儒
C.儒学独尊
D.格物致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主张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服务于“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C符合题意,而ABD均与题意无关,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