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5-28 05:51:24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相传帝颛顼玄孙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赢姓,伯益的小儿子若木因其父亲的功劳在夏禹时被分封于徐,建立徐国(故地大约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皆为诸侯。春秋时徐国败于楚国,国力渐衰,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终为吴国所吞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对这一传说的解读,最准确是 A.夏朝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分封制 B.江苏安徽一带战国兼并战争很激烈 C.古代的姓氏以血缘宗法为纽带传承 D.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严重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春秋时“徐国”败于楚国,国力渐衰,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终为吴国所“吞并”足以证明春秋时期,由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严重,“徐国”也并未“幸免于难”,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一) 皇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二)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皇明祖训》 请回答: (1)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4分)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是如何认识丞相作用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4)综合上述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参考答案:(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2分)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分) (2)状况: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解决: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2分) 结果:诸侯王不断叛乱,以“七国之乱”最为突出(1分) 措施:实行“推恩令”(1分) (3)认识: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措施: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4分) (4)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2分)
本题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图表判断图一为秦朝三公九卿制,图二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变化产生的影响可根据三省六部制的意义解决。 第(2)问,材料二中“擅自署置”“实非王臣”可以看出地方藩主权力很大,中央难以控制;由“ 《旧唐书》”判断为唐代,得出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现象。北宋解决联系所学知识。 第(3)问,从材料中“不旋踵而亡”、“专权乱政”、“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体现了丞相的危害。措施联系所学知识。 第(4)问注意联系材料归类,材料一,三体现中央机构的演变,材料二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主干知识,历史识记知识主要是不同朝代的措施,能力要求主要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难点在古文的阅读理解。还可以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评价等。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26分)考试制度的演变折射时代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世卿贵族门阀荐举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尤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著日月。朝为平民,一试得第,暮登台省;世家贵族秘不能得,平民一举而得之。谓非民主国之人民极端平等政治,不可得也!”又说:“官吏非由此出身,不能称正途。士子等莘莘向学,纳人才于兴奋,无奔兑,无徼幸。此于酌古酌今,为吾国独有,而世界所无也。” ——孙中山全集(第1卷)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依据材料归纳科举制体现的主要特点。(8分) 材料二 晚晴新政中最富积极意义而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当推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又是从废除科举开始的。……在废科举、兴学堂、派游学的统一过程中,产生了《钦定学堂章程》(“壬学制”)和《钦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这是中国最早的学制。前者因不够完备而没有实行,后者则明确地规定了从蒙养院到通儒院的各级学校的学制,采用新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并对学堂毕业的学生给予科名鼓励,从高小毕业到大学毕业分别授予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的功名。这个学制的实行对20世中国学校制度产生很大影响,他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定了第一块基石。明确点出了新教育的宗旨。1906年,学部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中说:“中国之大病:日私、日弱、日虚,必因其病之所在而拔其根株,作其新机,则非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最早记述右图所示地貌特征的是 A.徐霞客 B.宋应星 C.郦道元 D.沈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作了记述。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官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通判②御史大夫③节度使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