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7分)
参考答案:(1)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
(2)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
本题解析:
(1)第一问,光绪帝为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依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分析。材料中的“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表明光绪帝重视维新派的建议,并多次颁布诏书等措施。材料中的“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等表明光绪帝对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不退缩的变法决心。
(2)第二问,光绪在清末时虽没有实权,但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他在变法时颁布诏书,维新派依靠他进行变法,这些都说明他是变法的最高领导者,他的一些具体的措施是推动了变法的进程的。但光绪没有实权,他的一些诏令及变法的措施是无法实施的,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他是无力把变法进行到底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仁者爱人、兼爱
B.克己复礼、兼爱
C.仁者爱人、非攻
D.克己复礼、非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来维护周朝的等级制度;墨子主张兼爱,是无差别的爱一切,正是对周朝等级制度的否定。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2年,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元纸币的正面都有窗户和走廊的图案。这一现象表明
[? ]
A、欧盟向所有国家开放
B、欧盟成员之间的开放、团结与协作
C、欧盟政治一体化实现
D、欧盟重视宣传历史上的著名建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
B.仁爱
C.仁政
D.兼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材料中的“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可见孟子对弱者的关注,由此文王发政施仁,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要求统治者要关注民生,这体现的是仁政的政治思想。A是孔子的思想;B是荀子的思想;D是墨子的思想;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孟子的思想: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在人格理想上,强调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中国丝茶大量出口,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开放
B.中国商品经济发达,对外开放
C.中国丝茶质优价低
D.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侵略特权,逐渐改变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中国日益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使中国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