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从《马关条约》的危害看,最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条款是
A.赔款
B.割地
C.设厂
D.开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马关条约》赔款的规定,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信息中不难发现从1927-1928年中共的成员构成由以工人为主体转变为以农民为主体,这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转向农村发展,暂时放弃了对革命中心城市的占领,转而走向“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特色革命道路,所以答案选C,A项此时已经失败,B项开始于南昌起义,D项此时尚未发生。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殖民势力深入长江流域,其间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最远的是
A.九江
B.汉口
C.沙市
D.重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比较能力,也考查考生史地结合的能力。题干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共11个),特指地域是长江流域,共有4个(南京、镇江、汉口、九江)。C、 D两个选项是《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A、B两个选项都在长江流域,从地域上讲深入内地最远的是汉口,正确答案是B。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掌握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准确理解“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制度”的区别。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只是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而封建制度的废除是到解放以后才完成。因此A正确B错误,故答案为B。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从而也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CD项正确。
考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点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结束了封建专制,建立了共和,颁布了《约法》,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称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辛亥革命也带动了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国民党一大
D.同盟会成立大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中所提供的“南湖泛舟”“恩铭”等信息,以及结合时间信息,可知是指中共一大,A项正确;BCD项不符题意。
考点:中共一大的召开
点评:解答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董必武的身份;二是会议会的地点——南湖泛舟;三是时间信息:1961年,四十年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