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首次在哪个地区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A.刚果(金)
B.柬埔寨
C.海地利
D.比里亚
2、选择题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对周恩来说:“过去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也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上述材料中的“共同利益”主要指的是
A.缓和台湾海峡紧张局势
B.对付苏联的威胁
C.对付7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
D.结束越南战争
3、判断题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一边倒”
C.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
D.“求同存异”
4、判断题 (安徽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19)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 本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是:加强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发展多领域合作,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平等伙伴关系基础上,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2002年6月)
(1)材料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结合建国初期的外交史实说明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中美之间“巨大的分歧”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走到一起”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一种重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始终坚持的外交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