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宋李处权《土贵要予赋水轮》诗:“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诗中所描述的是
A.曲辕犁
B.耒耜
C.水排
D.筒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可只是灌溉工具,AB不对,这都属于耕种工具;C不对,这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而非灌溉;因此只有D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农业。
点评: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称“水转筒车”。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胜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井田制实质的是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盛行的土地国有制,而实质上土地所有权掌握在周王手中,也可以说是周王的土地私有制。A是指世袭制取代禅让制,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C是指封建社会时期由于承认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土地兼并严重;D是指西汉末年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建立了新朝,宣布“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最能反映的是
A.明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完成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表格可以看出,明朝时期籍贯在南方的内阁大学士远远多于北方,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A项错误;B、D项与史实不符,而且在表格中无法体现,故选C。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
点评: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的地区是
A.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与珠江流域
C.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
D.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知识的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的地区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刀耕火种和铁犁牛耕”分别是中国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最为主要的耕作方式,所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耕作方式的进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合。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点评:中国春秋战国以后农业经济的发展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由于平时在学习中学生对铁犁牛耕方式没有直接感观故对此没有深刻体会,建议平时学习中多注意收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加以学习以补充该方面的不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