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1983-2000的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T)和外商直接投资额(FDI)混和直方图和折线图。学生尝试着对该图反映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②对内进行改革,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④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⑤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发展,发展很明显。”
——《邓小平文选》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年发展”是如何冲破“波折”,在国际民生方面以得巨大成就的?(4分)
材料二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证券、股市的看法。(3分)邓小平南方谈话影响下的中共十四大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2分)
材料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泰州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 、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3)材料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参考答案:
(1)波折:文化大革命(2分)如何冲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的伟大转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
(2)看法:证券、股市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主张在中国进行经营模式的改革;改革允许出现错误,但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3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问题: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3)情况:参与国际合作,企业效益提高;单纯靠加工订货,获利微薄。(2分)献策: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遵守规则,努力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任答两条得4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史实再现能力。依据所学知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了巨大,但也存在重大失误,当然最大失误还是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发展”很多,但关乎国计民生的还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从材料“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可以看出邓小平的认识,认为股票等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社会主义也可以拿来用。即使证明有问题,关了就是,没有什么大不了。解决了市场经济的认识的问题。
(3)材料四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企业效益提高;单纯靠加工订货,获利微薄。为走向国际的中国企业建言献策也就是考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的应对措施。中国本土企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应该着手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遵守规则,努力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十四大哪一内容直接相关(?)?
?
?
A.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发展乡镇企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联系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十四大之后的选项只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参考答案: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包产到户也可给分)。
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立意深、角度新,属于“大跨度,高概括”的论述题,主要考查史论结合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这类连锁式发问的题目,必须准确地答好第一问。此问回答不准,后几问就会随之答错。要准确地答好第一问,必须搞清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中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这三方面发生过哪几次重大的变化。只要明确了“经历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四个步骤”,第二问中第一步骤的原因、核心和结果就有了准确可靠的基础。第二问是全题的重点,必须逐项分析归纳,认真答好。题目的最后一问,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能力,要注意“据此”二字。总结第二问的答案要点,不难发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原理,无疑是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