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不折腾”成为当今时代的流行语。下列史实中,属于“折腾”的是?(?)
A.红军的战略转移
B.三大改造
C.成立革命委员会
D.一国两
制
2、判断题 古代有一个书生带着《四书章句集注》上京城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A.隋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3、判断题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4、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7分),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5、判断题 (8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
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
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