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现行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两者的关系是
A.互相矛盾
B.互相衔接
C.互相制约
D.互相借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现行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仍是公有制。这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互相衔接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表是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为逆差。导致美国进出口贸易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年代
| 1950
| 1960
| 1970
| 1973
|
与日本的贸易
| +2.4
| +2.0
| -15.9
| -19.4
|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 +2.0
| +10.7
| -5.8
| -17.8
|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
C.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D.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表格反映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西欧贸易逆差拉大,说明当时欧共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因此本题选择B。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是在1947年,时间不符合。C说法不符合实际,由于关贸总协定签署,贸易保护主义得到遏制。D成立时间是1989年。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唯物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革命史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A唯物史观是将唯物主义引入历史领域,重在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也遵循唯物主义的原则,B社会史观重在说明普通人的社会生活,以普通人生活的变迁折射历史的进步表现,所以B项符合题意,C全球史观强调历史事件对整体世界带来的重大影响,所以也叫整体史观,D革命史观主要强调革命斗争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故正确答案选B项。
点评:本题的出题角度主要是对常见的五大史观内涵进行辨析,这一成为当下高考历史理论考核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准确把握各个史观的内涵是解答此中提醒的基础和关键,希望引起高度关注,常见的五大史观是: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恩格斯指出:国家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的特征是(?)
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首先要理解恩格斯所说的“特殊公共权力”是指中央政府,也就是此题在问“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特征是什么?”,这样,这道题就很简单了,A项是自秦代之后的主流治国思想,B和C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的表现,都只是概述了某一方面,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时首先理解题干恩格斯阐述的是中央政府的构建,再依次分析选项,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清末,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很多带有“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添麻”,靠家庭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B.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和内陆乡村地区不同的生活情况,这就说明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新旧并存,所以答案选A。材料所反映的是乡村经济基本上是不受外来的影响,所以B错误;通过材料可以得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农村有很大的区别,城市处于开放的状态,所以C、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