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前往长安投考太学,他不必准备的材料是
A.《诗经》
B.《春秋》
C.《韩非子》
D.《礼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除了儒家思想,其余的各派学说都禁止传播。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青年子弟。A、B、D都是儒学经典,C是法家的著作。故选C。
考点:西汉时期儒学的发展。
点评:从西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董仲舒认为《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如果各师其道,各持一端,就无法维护一统。因而他提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不太听命于中央。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选C。A项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学说;B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属于法家的学说;D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时“二程”的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相对于孔子思想,主要变化有
① “君权神授”?②“天人感应”
③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④提出“民贵君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来的,不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可以说是所有儒士的共同想法。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答案:A
考点: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是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也可用排除法解决。还可以考查董仲舒思想主张的影响等。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西汉和东汉时期,中央太学中的教科书不包括
A.《诗》
B.《礼》
C.《乐》
D.《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