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① 促成资本的集中 ②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 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为俄国工场手工业提供自由劳动力,而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扩大了国内市场,以及促成资本的集中,①②③正确;农奴制改革过程中,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设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迈出了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第一步,故④说法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
考点:农奴制改革的作用
点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阻碍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和技术等来掌握。具体表现在
1.劳动力: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
2.市场:农奴遭受严重的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低劣,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3.原料: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4.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5.技术:技术水平低。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部门和交通运输业明显落后于西欧。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主要是因为
A.颁布“解放”法令
B.司法改革
C.地方自治改革
D.土地改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全集》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三?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
——颜炳罡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 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12分)
(2)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局限?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 认为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得到份地要交巨额赎金;农民仍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6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材料二?认为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使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6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2)二者的观点都较为片面。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要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5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3)理由: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要求改革封建制度,提出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8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二都是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材料一着重于其对农民的掠夺,材料二着重于农民的精神面貌折射出的人的自由。基于这些理解,分别解答。(2)我们可以理解到:材料一没有看到对农民人身的解放,材料二没有看到解放过程中对农民的掠夺,都是片面的。实际上,看待历史问题要辩证全面看待,多看积极面。(3)材料三强调因为戊戌变法使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其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解题时应该结合史实更详细些。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为核心,主要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以及正确的历史观问题,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对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改变了农村的土地制度,使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B.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促成俄国经济的大发展
D.消除了沙皇统治的危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明显错误,斯托雷平改革最终是以失败告终;B项说法错误,其改革只是使一部分农民生活哦水平改善;C项说法正确,斯托雷平的土地私有化方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D项说法错误,斯托雷平的改革只是在罗曼诺夫王朝行将朽木之际的改革,不能挽救沙皇的统治危机。
点评:斯托雷平领导实施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906年法令规定农民有权退出村社,随时可将份地确定为私产,以建立独立田庄(在村社某一地段内获得一块份地)和独家农场(完全脱离村社的土地),通过农民银行扶持“殷实”农民建立独立田庄和独家农场;1911年法令公布土地规划条例,规定凡进行土地规划的地方,村社份地均自动变为私产;推行向西伯利亚等边疆的移民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61年,一位俄国人说:“皇上已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和需要的……”以下观点最能充分佐证该说法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的
B.农民仍然很穷困
C.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
D.农奴脱离村社管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D项说法错误,在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农民仍然要受村社的限制,所以排除D项。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题干表明农奴制改革使人们不满意,所以排除A项。B项是改革的影响,不是内容,故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