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如图所示),他当选为主席的依据是


开国大典
A.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在全国人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B.《共同纲领》规定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党和政府领导人产生的程序是依照《组织法》进行的。课文中有明确的叙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论十大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共同纲领是规划和设计新中国蓝图的纲领性文件。它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确定了新的国家和政权的性质,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央人民政府正是在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的基础上宣告成立的。A是为中国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C是在1954年制订;D是在1956年毛泽东提出。
点评: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会议代表来自5个方面(党派、区域、军队、团体和特别邀请人士)、45个单位,共有662人,表明政协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可以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9月29日,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坚固政治基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重要意义的文献。它所确立的各项原则成为今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第一部根本大法,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要实事求是,要解放思想。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关于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邓小平是怎样驳斥“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坚持“文革”的错误,阻挠拨乱反正。
(2)以历史事实指出“两个凡是”违背领袖意志。
(3)科学地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实现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百年来,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付出了巨大艰辛。阅读下面材料:
?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 材料二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论》
?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95——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当时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指出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专制主义传统深厚;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1982年修订宪法,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确立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完善了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了民族团结;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了基层民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逾八成受访台湾民众不反对胡锦涛与马英九会面,其中72%的民众希望在马英九本届任期内举行,30%的民众希望胡锦涛能来台湾。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①两岸之间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多
②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
③国共两党交往的不断增多
④“一国两制”在台湾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