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该表反映了上海?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表格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1889—1926年,上海增加了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近代化的交通工具,①②符合史实;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的出现表明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③正确;当时中国还没有能力生产汽车,④与史实不符,而且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④选A。
考点: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点评: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
A.毛鸿宾属于顽固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路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
C.修筑铁路不利中国马车事业和商业往来
D.义和团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 ]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
A.铁路运输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