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来,争议颇多。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材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原始材料是最有价值的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秦朝的郡县制,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主要是
A.郡县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职不能世袭
B.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C.郡县管理灵活而独立
D.郡县平级,互相牵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材料中的“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联系史实可知,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锄耕,以上都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耕作方式。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点评:耕作农具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还安装了犁评。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教材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走进了误区,而题干中“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正说明了这一点,实质是否认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答案为B。
考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内容,解题关键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这充分说明
A.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B.民族工业摆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
C.民族工业开始有能力同外国工业竞争
D.帝国主义从此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获得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期,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重新回到中国市场民族工业的发展又快速地下滑,这说明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选A,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
考点: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点评: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①工业结构不平衡,主要发展轻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新建立的民族工业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附近。②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③民族工业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工业受到很大束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