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1991年
1月7日—2月28日,海湾战争爆发
2月3日,意大利共产党更名为左翼共产党。
5月21日,印度前总理拉蒂夫·甘地在参加竞选活动时,被炸身亡。
6月1日,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
6月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
7月,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开始内战。
7月31日,戈尔巴乔夫和布什签署第一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8月14日,苏联公布新联盟条约文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
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立苏共中央自动解散。
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此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11月20日,马其顿共和国宣布独立。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并建立独立国
家联合体。
1992年
3月—4月,波黑内战开始。
4月1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
4月30日—5月初,洛杉矶发生大规模种族骚乱,死伤数千人,物质损失逾7亿美元。
6月29日,阿尔巴尼亚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布迪亚夫被刺身亡。
7月26日—8月9日,第二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塞罗那举行。
——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下卷)
概括以上材料的历史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信息:两极格局解体;一些民族矛盾爆发;地区冲突加剧;恐怖主义抬头等。(3分)
原因:长期的美苏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了误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走到了尽头;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一些被长期压制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爆发出来;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等等。(要求答出三条信息并逐条分析原因。)(9分)
本题解析:首先依据材料提取信息,从材料中“1月7日—2月28日,海湾战争爆发”的信息可提取出地区冲突加剧;从“6月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7月,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开始内战”的信息可提取出一些民族矛盾爆发;从“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并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信息可提取出两极格局解体;从“6月29日,阿尔巴尼亚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布迪亚夫被刺身亡”的信息可提取出恐怖主义抬头。其次再结合所学知识逐条对以上信息来分析原因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出现多极化的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雅尔塔体系建立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C.日本、西欧实力增强
D.第三世界力量崛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对峙主要事件简表

(l)依据材料一,分析美苏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4分)
材料二?美、日、西欧等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6
分)
(3)在当前世界格局新旧交替的变动中,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请举例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拼凑政治军事集团;制造国家分裂;挑起局部战争;进行政治与经济控制。(4分,回答两点即可得4分)
(2)经济上,欧共体、日本与美国激烈竞争。政治上,日本和西欧逐渐放弃追随美国的政策。(2分)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多极化的趋势。(2分)
(3)展开多边外交(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或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亚太经合组织等);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与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而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占领分裂德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成立华约、占领分裂德国、入侵阿富汗。可以看出美苏通过成立政治军事集团;制造国家分裂;挑起局部战争;进行政治与经济控制等方式进行。
材料二反映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的地位;材料三中“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映了日本和西欧逐渐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放弃追随美国的政策。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多极化趋势。
本问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果的取得,结合所学知识,新时期以来,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参与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肯尼迪曾言:“只有总统的指令才能开火,否则就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的领导人都采取冷静的态度,尽量避免危机的升级,并且保持联络。美苏双方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有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柏林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体现的是美苏对抗,故应排除①;越南战争属于冷战中的热战,体现的依然是美苏对抗,故应排除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德国的分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47年 3月12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后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咨文阐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A不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在军事上对杜鲁门主义的运用;B不对,马歇尔计划是在经济上对杜鲁门主义的运用;D不对,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后果之一。
点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