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指导原则。这说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反殖反帝的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成为了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领导者
D.贝尔格莱德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判断题 (10分)材料解析:
材料一?自万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573—1644年)的72年中,从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日本等国输入中国的白银达到一亿元以上。这个数字仅指海舶输入申报之数,至于走私或私人带来的还未计算在内。巨额的白银输入是以巨额的商品输出为条件的。
又据统计,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十六年(1700~1751年)的51年间,(中国)从西欧各国进口的白银达到6 800多万元。?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苏云台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三?在欧洲盛行重商主义、重视现金的时代,英人认为这(贸易逆差)是国家的巨大损失,后发现鸦片大有销路,遂全力以赴。?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简要概括明末清初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3分)
(2)乾隆后期,清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4分)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对华贸易的状况持何态度?采取了什么对策(3分)
3、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
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里根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教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大规模增加国防开支;几年之内平衡联邦预算。1981年2月18日,里根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就是根据这些方面的内容制订的。
从1983至198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2%。这次回升时间,高于战后前8个经济周期45个月的平均长度。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撒切尔改革与里根改革的相同之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改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9分)
4、判断题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5、判断题 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传统科技的晚霞”与“近代科学的晨光”。“晚霞”与“晨光”深刻地反映了中西方(? )
A.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B.明清儒学与西方理性的区别
c.实践经验与科学探索的不同
D.教育制度及其功能的不同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