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地点就在②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如图是签订《南京条约》时的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南京条约》规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而不是全境;中国皇帝最终批准了南京条约;清朝开放通商口岸是被迫的,且并不是放弃了原来的“闭关锁国”政策,因此ABC三项均错误。条约中有协定关税的条款,规定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中方需同英方商定,故选D
考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要熟记条约的内容并正确的理解,此外,该条约的影响也是重点内容,需要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中的“三个战役”是指三大战役,由此判定C项正确。ABD项分别是战略防御、反攻和胜利阶段,排除。
考点:解放战争的过程
点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限制封建剥削
B.解放广大农民
C.保护封建剥削
D.废除封建剥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农民交租交息说明并没有废除封建剥削;地主减租减息说明并不是保护保护封建剥削,这么说也与中共的性质相违背。故只能是限制封建剥削。这一政策不涉及人身隶属,也不能说是解放广大农民。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件
A.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消除了国内矛盾冲突
C.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D.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国民党结束一党专政实现与在野党即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所涉及到的事件是重庆谈判,根据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其余几项均不是对重庆谈判的正确认识。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重庆谈判与政协会议
点评:重庆谈判的背景:①抗战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②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而国民党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