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2年2月7日,荷兰首相吕贝尔斯说“对欧共体的三亿多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 “这一时刻”是指
[? ]
A、欧共体的成立
B、欧盟的成立
C、《欧洲联盟条约》签订
D、欧元诞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依据所学可知,从C到D对应的时间应从1962—1965,A是在1957年,B发生在1958年,C发生在1962—1965年, D发生在1966—1976年。故C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主张的目的何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参考答案:
(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2分)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
(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2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2分)
(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分)
(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1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和目的。由材料一中的“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以看出董仲舒宣扬的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学说;“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则体现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的思想。而这两种思想的目的分别是巩固君权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由材料二中的“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可以看出宣扬的主张是:“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即宣扬封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等封建道德规范。由“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可以看出倡导三纲五常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3)从材料三中的内容可以分析李贽离经叛道的主张主要表现在他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而李贽思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多个方面去考虑。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政治方面可以答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文化方面可以答宋明理学的束缚、文化专制。
(4)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儒学在汉代、宋明和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儒学在汉代开始成为正统主流,在宋明时期发展到极致,在明清时期得到批判继承。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儒家思想发展变化的特点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儒家思想在各个时代的扬弃是由当时的政治需要决定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中国把基础教育纳入法制轨道,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开始于:
A.1977年国家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B.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5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中国全面推进“211工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潮流。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内容,作者主张国家政权的权威性,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