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60年,英法联军从中国劫掠了东晋《女史箴图》摹本,该摹本现藏于近代最早建立的国家博物馆,并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这个博物馆是
A.亚历山大里亚博学园
B.大英博物馆
C.卢浮宫
D.大都会博物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大英博物馆于1753年被国会批准落成,这是在所有国家中最早设立的国家博物馆。A、C、D不是近代最早的国家博物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时亦促矣。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中国文化史》
(1)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10分)
(2)两则材料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5分)
参考答案:(1)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等旧制;创建以皇帝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弊端显现;秦朝虽统治短暂,但所创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沿用。(10分)
(2)都肯定秦始皇和秦朝的重要历史地位;(2分)都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进行评价(都体现了整体史观)。(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历史和秦始皇的历史活动,(1)考查的是秦始皇的历史活动,包括统一中国,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地方上的郡县制等在历史上是首创,影响深远。(2)两则材料中都在肯定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是从整体上予以把握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为“改变世界的七天”,主要原因是
A.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B.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政策破产
C.中美人民有改善两国关系的要求
D.为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奠定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政策破产是指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排除B,D包含A,C是尼克松访华的原因之一。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的能力。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故B正确。A为废止缠足的运动,C为婚礼习俗变化,D为近代交通工具黄包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运动中,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内容进行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史实证明了这个问题。C项内容不是生产关系,它只是工业生产上的速度问题,所以排除C项。D项是政治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