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对右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欧盟经济一体化加快,但政治联系削弱
B.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进一步发展
C.欧盟在政治、经济上开始主导世界
D.国际格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2、判断题 下列对“人与自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完全没有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恬淡
C.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反映的现象不利于生态平衡
D.唐朝时期围湖造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3、判断题 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 )
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梁启超说:“始皇焚书坑儒,非敌儒教……秦承魏制,置博士盖始皇一天下用李斯之策,固已辨上下定民志之道,莫善于儒教。”在此,梁启超(?)
A.认为秦始皇主张礼法并用
B.肯定秦始皇对儒学的积极作用
C.意在鼓吹复兴儒学
D.认识到思想为政治服务
5、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胡适指出:民十三以后,他(孙中山)改造的国民党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我们如果平心估量这二十多年的盘账单,终不能不承认我们在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
傅斯年指出:“国民党今日之站得住者,不是他自身充分的有站得住的力量,乃是其他结合没有站得住的力量。”“今日之大难题,即在国民党自身弄得没有办法,而中国并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而代之。”
蒋廷黻指出:“所谓中央政府的缺点,许多是因为他是中央,全国注目所在,一有错处,容易发现……实在中央政府大概说来要比地方政府高明。”
——以上材料均选自1932年创刊的《独立评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及“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的理由。(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评述上述历史人物的态度。(9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