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纵观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其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于
A.1894~1907年
B.1912~1920年
C.1928~1936年
D.1950~1953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峰期是在国民党国民经济十年建设时期,即1928年到1936年间。这一个时期一个是时间长,由国家的支持,发展较快,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宝贵的物质基础。故选C。A项是初步发展时期;B项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时间较短;D项是民族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点评:进入20世纪后,民族工业有两个快速发展阶段,一个是一战期间,主要是1912年到1919年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另一个是1927年之后的10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右图为1962年中共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朱德(左一)、周恩来(左二)、陈云(左三)、刘少奇(左四)、毛泽东(左五)、邓小平(左六)在一起交谈的情景。他们谈论的中心话题应该是

A.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B.初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C.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D.为彭德怀等被错误批判的同志平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春联,反映我国十年探索时期农村“盛世景象”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C.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D.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漫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某些现象。下列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以谈判、协商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B.WTO具有调节国际贸易争端的作用
C.降低关税是双方谈判的焦点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缩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坐在谈判桌前,可知A项符合图片信息,从图中的“WTO”“减低关税”等信息可知B、C两项符合图片信息,故A、B、C三项解读正确,排除;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的绝对优势,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因此D项表述错误,故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首先要注意时间限定,“民国初年”指的是1912~1919年,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四个选项均为民族工业出现短暂发展局面的原因,B项是外因,A、C、D三项都是内因,而A、C两项均是由D项产生的。正是由于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而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