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美]认为:“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他的最有力论据应该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信息说明作者对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持赞同态度,选择肢中只有纸币产生符合北宋历史史实,其他三项均不是北宋时期,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商业发展·北宋商业繁荣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可以得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信息是(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小农经济的产生
C.犁耕技术的成熟
D.单位亩产量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图中反映的信息是由汉代的二牛抬杠法变为唐代的曲辕犁,这说明古代耕作方式的进步,故C项正确;AB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从图中不能得出,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牛抬杠法、曲辕犁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学习历史,依据一定的视角观察整理历史脉络很重要。这是一位学者整理中国明清时期时代特征的书稿提纲。
(1)请你依据他的思路补足空缺部分。(6分)
工业文明的兴起·原工业化时期亚欧诸农业文明的嬗变
一.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新变化
1.生产新变化
(1) 农业:新农作物引进
农业种植技术提高
(2)手工业:纺织:棉纺织业取代桑蚕之业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
2.商品经济的发达:
(1)市场网络的形成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构建
(2)以日常消费品为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发达
(3) ①
(4) ②
(5) ③
3.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
(1)手工业: ④
(2)农业资本主义因素出现
4.专制主义的统治:君主摆脱相权的纠葛,罢免官僚机构之首的宰相
5.知识分子的新动向:从学术批判向政治批判转变,形成党、社
6.城市居民运动:明:反对矿监矿税使的斗争
清:苏州纺织工人罢工
7.新思想的出现:经济: ⑤
政治: ⑥
二.伊斯兰文明的扩展
(2)请为他提出一条修改意见并简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
2.商品经济的发达:
(3)农业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1分)
(4)巨大的商业资本活跃(1分)(5)白银成为主要货币(1分)
3.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
(1)手工业: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矿冶业(1分)
7.新思想的出现:经济:工商皆本(1分)
政治:限制君权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1分)
(2)示例1:专制主义的统治应该抽出来;(3分)是中国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手,造成国人民主民权意识的缺失,不符合工业文明发展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趋势。(3分)
示例2:应增加第8条,文学艺术领域的新气象或科技领域里的西学东渐;(3分)理由:符合题意即可得分。(3分)
本题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掌握情况。首先,学生应清楚: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但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政策。这又导致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状况:发展缓慢——虽有壮大,却无突破。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代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分工细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在清楚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内容后,再去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就轻而易举了。
(2)解答关于提建议和意见类的题目,首先要理清题意和要求,然后确定知识点(涉及到方面),最后概括性得出结论(建议性条款)。例如,本小题首先要清楚是为“一位学者整理中国明清时期时代特征的书稿提纲”提修改建议,然后确定是关于“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新变化”,主要是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变化,最后从他整理的内容本身(优劣、多少)提出修改建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明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新思想的出现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前人的一些记录中,我们可以约略领略北宋鼎盛时期的汴京的繁华。“人来客往,买卖兴旺。“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 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你看不到唐时长安那堂皇气派的王者风范,但市民之忙忙碌碌,力夫之竞竞营营,店铺之财源滚滚,车马之喧嚣过市,仕女之丰彩都丽,文士之风流神韵,建筑之鳞次栉比,街衙之热闹非凡,绝对是唐朝的长安、洛阳见不到的繁荣发达景象。
---- 摘自《同舟共进》杂志2011年第1期
材料二 中国对联艺术宝库中有这样一幅非常典型的双关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材料三 日本科学史学家薮内清认为:“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亲意,不践古人。”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北宋鼎盛时期汴京的城市商业繁华的主要表现。(3分)
(2)文中“朱子高于孔子”的喻意是指什么?朱子的思想产生了怎样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北宋新儒学的兴起对宋代文学、艺术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的历史地位。(2分)
参考答案:
(1)打破了坊市界限,“坊市合一”;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城市经济功能大为增强;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都不受限;市内有娱乐场所瓦肆等(答出3点即可3分)
(2)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朱熹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学说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其学术思想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3分)
(3)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反映在文学上(如宋词)注重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意境,反映在艺术上强调精神气度(如书法)(2分)
(4)在汉、唐的基础上,宋朝社会无论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都有新的发展,而且在许多方面都是空前的、跻于当时世界前茅的。可以说,宋朝社会发展的高度总体上超过了唐朝社会。(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商业发展的分析与认识。一方面要联系所学,另一方面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答案。如材料“……‘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 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市民之忙忙碌碌,力夫之竞竞营营,店铺之财源滚滚,……”。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朱熹在儒学发展过程中地位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首先要明白对联的含义:这副对联强调了眼、鼻、眉、胡联系和发展的关系,也恰恰是朱熹和儒学继承和发展关系的写照。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朱熹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然后再结合所学回答影响。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理学影响的分析与认识。首先要明确宋代理学的思想主张,再联系宋代的文艺发展成就,结合材料“……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亲意,不践古人’”归纳总结。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的分析与认识。本题综合概括性较强,回答时需对宋代所取得各方面的成就梳理一下,再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贸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同时需注意语言的概括性,不可面面俱到。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文化发展·宋文化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