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5-28 22:14:59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读图,图片记载的是一份关于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由此可知当时( )
 A.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 B.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 C.出现了部分近代经济的特征 D.官营企业主动吸纳民间资本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盐业契约”及图片信息,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经营方式 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两项的表述题干图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BD。进一步分析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经营方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国被称之为瓷器大国,下列城市中被誉为中国瓷都的是 ( ) A 北京 B 杭州 C 成都 D 景德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景德镇被誉为中国的瓷都,答案选D,A B C三项是重要的政治中心,但瓷器制造业并不发达。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 点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14分)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3分)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2分)
参考答案: (1)小农经济高度发达;列强入侵;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3分) (2)成效:在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引进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分)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2分) (3)因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业救国;技术设备先进。(3分) 最主要原因:战争。(1分) (4)顺应潮流;保持民族独立。(2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可以概括出小农经济高度发达 ;由“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可以概括出列强入侵;由“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可以概括出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是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从抵抗西方侵略、培养技术人员、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等角度来回答。第二问由““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结合所学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辛亥革命。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由“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可概括出实业救国。由“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可概括出技术先进。第二问由“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战争因素。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近代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顺应了历史潮流。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必须争取民族的独立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条件。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落后的原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企业;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科学技术发展上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其顺序是(?) ①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实施“863”计划? ④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②①④ D.①③④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是在1978年;②是在1995年;③是在1986年;④是在1992年,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2分)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如下两图,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第一等:(10~12分) 能准确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出其实质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论证充分合理。 第二等:(7~9分) 能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的逻辑关系,并能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论证较为充分合理。 第三等:(4~6分) 能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并能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 第四等:(3分及下) 逻辑关系不清,分析不准确或没有分析,论证不充分或没有论证。 (注:若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但最高不超过9分;若从小农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回答,最高计6分) 示例 《农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严整的布局无不体现着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专制主义皇权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要巩固小农经济,从而确保田赋的征收,徭役的征派。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就必须依赖外来力量的保护才能生存发展,专制主义皇权正好提供了这种保护。 因此,《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本题解析: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做题的关键是能准确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出其实质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论证充分合理。 图片内容:《农耕图》铁犁牛耕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严整的布局,体现的是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 两者关系: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专制主义皇权为小农经济提供保护。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